或者你現在也在徬徨?焦慮?不安?
很想抓住未來的某件事?
5月了,在一個月,即將是畢業的時刻,許多的不安蜂擁而上。
我坐在電腦前面,不斷地尋找我可以安身立命的職位。
但是,身為社工系的學生,如何安生立命呢?
其實,我也還沒實習,不能說什麼十分有說服力的話。
但是從新聞報導、老師轉述,略知,社工是一個壓力很大的職業。甚至有人還說社工是一門自我感覺良好的職業。
那份不安,我到了最近才有了一個答案。
其實,我們要多問自己,多聽自己的聲音。
給自己很寬很寬的路,不去算計很多的功名與利祿。
忠於自我的聲音。
這樣說說,好像真的很難做到,對不對?
聽起來很俗套,且處處可聞。
一直說一直說就爛了。
有一本書《轉變,需要一場儀式》by William Bridges
他把人生歸類成開始-->轉變-->結束-->開始-->轉變-->結束-->開始........
不斷地不斷地循環,只是人把自己人化了,把這些轉變儀式都省略了。
舉例來說,毛毛蟲會結蛹,然後蛻變成蝴蝶,這些轉變都很明顯,且段落分明,它在人的眼中是有秩序,有穩定的感覺。但別忘了,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份,我們的身心其實時時刻刻都在經歷轉變的變化,上一秒和下一秒的我們很不一樣,但是我們卻疏忽這種轉變儀式。有時,我們覺得生命沒有意義,一事無成,每天都是daily routine,失去人生的方向。這些慌張無助,都是因為人已經經歷了結束,正邁向下一個開始的灰色地帶,而這個灰色地帶,正讓人摸不著頭緒,看不見前方,回頭又發現後方的路在坍塌。我們只能在點與點之間泅泳。
書中提到:未來不會像是早晨的報紙,準時送達,它總是包含在你沒有注意的事件當中,模模糊糊,若隱若現。à去觀察吧,孩子。
稱著我們還在前進的道路中,觀察,體會,找到那個可以依靠的漂流木或是潛水艇,都可以,什麼都可以。記住,此刻的轉變,是一個暫時的狀態。在這個狀態中,人們必須忍受空虛的痛苦。「就好像過馬路,如果一個人本來可以快速通過,卻呆呆地站在馬路中間,那這個人真是傻瓜。一旦你離開了任何一邊,只能盡可能地快速走到對面,不管你想做什麼,但是千萬別蹲在馬路中間,將事情反覆地思量來,思量去。」
l 轉變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,在經歷種種掙扎,跋涉過恐慌之後,人生將會改變。
l 在這個轉折時期,什麼也不做,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。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。
l 在那段甚麼都不做的獨處時間裡,我們正在完成內心轉變。散步、隨意四處看看、煮咖啡、數數停在電線桿上的鳥兒。琢磨琢磨床頭櫃上的裂縫、做做白日夢,等待上帝來告訴你會發生甚麼事。我們在過渡時期應該做的事,就是刻意甚麼也不做,讓一切自然而然,按部就班。
於是蝌蚪也可以變成青蛙。隨意走走、散心、混沌、忙亂、焦慮、徬徨、對未來的不確定,並不是一團糟,只是還沒被具體賦予生命意義。
但是,度過這個徬徨期,你可能飛黃騰達,也可能可以大步向前走。但別忘了,當結束來臨,轉變到下一個開始。一定還會經歷一次荒蕪。我們必須習慣這種轉變,所以來場轉變的儀式吧!!!這個儀式,沒有人會責怪你,只有你才能點燃儀式的火苗。然後在黑暗中摸索往前。
我的儀式,就是讓自己的思考快樂、自由地飛翔,沒有人可以阻撓我的儀式,除了自己。